告别传统SIM卡迎接无卡eSIM新时代
告别传统SIM卡 迎接无卡eSIM新时代
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,我们已经习惯了中SIM卡的存在,这张小小的卡片承载着我们无数的人脉、信息甚至历史。从最开始的大卡,到现如今的Nano SIM卡,也许有一天,这张卡片会变得更小,甚至消失也说不定,而这一天就这么不期而至。
今年3月7日,联通在上海、天津、广州、深圳、郑州和长沙等6大城市率先启动一号双终端业务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eSIM,目前已经支持的终端有苹果的Apple Watch Series3。
SIM卡的发展史
如今我们享受着SIM卡方便插拔,以及流畅快速的上体验,但是要知道SIM卡出现的历史相比来说非常短。历史上第一代仅支持嵌入式通讯标准,也就是入参数被硬编码到终端内存中。
而这样的方式没有任何安全保护,类似NMT-450这样古老的模拟标准,订阅数据可以被任意复制到了另一部
因此便有了第一代被称为“用户识别安全(SIS)代码”的安全保护措施-总共有18为数字,每一部都拥有唯一的SIS代码被硬编码到应用处理器内,因此任意两部的SIS代码都不会重复。
但这样也导致用户更换的时候号码也要随之更换,非常不方便,因此SIM便应运而生。第一代SIM(1FF)在外形尺寸上与信用卡类似,但是这么大尺寸的SIM随着不断的小型化,已经不适合再插入之中了。
因此通讯行业发明出了一种简单且紧凑的SIM卡,这便是我们熟悉的mini-SIM(2FF),一般在芯的SIM卡周围均连接了一个1FF大小尺寸的塑料框,更新的形状因子将芯片和触点排列限制在一个很小的卡片内,因此也方便于从中拔出。
在这之后还陆续推出了micro-SIM(3FF)和nano-SIM(4FF),但无论是形状、触点排列以及嵌入芯片的特性仍然和25年无太大差别。
12
- 上一页 跳出框架让物联网颠覆你的想象
- 下一页 百度技术体系架构调整透露出什么信息
-
汽车运动颁奖汉密尔顿荣膺国际车手大奖
2015.12.16 -
告别传统SIM卡迎接无卡eSIM新时代
2015.12.16 -
华为发布CDM融合数据管理解决方案降低客
2015.12.16 -
高通手机是所有物联网发展核心
2015.12.16